
盘锦“特产”——红海滩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27日电:“十二五”期间,盘锦将实现环渤海地区深度合作,全力抓好“345”工程,力争到2015年,综合实力进入辽宁第一方阵,基本建成滨海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大“合力”
实现环渤海深度合作
渤海早报:“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各成员城市,特别是盘锦将如何实现区域深度合作的构想和举措?
蹇彪: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区域合作日加紧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加强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建议:
第一,合力建设世界级航运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靠天津港、青岛港和大连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包括盘锦在内的各个港口的全面参与、有益补充。目前,我们正按照第五代港口模式,全力推进5万吨泊位、25万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项目等各项工程建设,同步配套建设沈阳至盘锦的疏港铁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港口吞吐能力达到亿吨规模,成为沈阳中部城市群乃至东三省重要的物资出海通道。
第二,合力构筑统一开放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市场体系,是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应按照整体协调、合理分工、协同共进的原则,研究制定有利于要素流动的市场规则,重点选择易于突破的关键点,加快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环渤海地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合力促进科技、教育和人才交流。应该把教育和人才合作培育摆在区域合作的优先地位,使环渤海地区发展具有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环渤海地区重点院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应该也必须在合作交流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我们规划建设一座大学城和一座职教城,以期能够为环渤海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第四,合力推动区域产业合作。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参与,协同发展。各成员市应共同推动和参与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明晰各成员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坚持差异化发展,各有侧重、各展所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整体提升区域竞争力。
全力抓好“345”工程
打造滨海大城新盘锦
渤海早报:“十二五”时期,盘锦的城市发展如何定位?产业发展又有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
蹇彪:盘锦是国家资源性城市转型试点市,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我们依托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全力抓好“345”工程,力争到2015年,GDP突破2000亿,财政收入突破200亿,综合实力进入辽宁第一方阵,基本建成滨海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3”,即全力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世界级石油天然气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世界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盘锦的基础在工业,优势也在工业。依托中石油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已形成以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产业为主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具备了培育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4”,即全力建设四大区域中心:盘锦不仅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有丰沛的温泉资源,更有天下奇观“红海滩”,我们科学规划了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的2个旅游度假区;盘锦是“辽三角”的中心,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可直达7个城市,覆盖人口2000多万,“1小时经济圈”商贸中心初具雏形;盘锦只有26年的建设时间,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当代世界最新设计来规划建设城市,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聚集人气,努力让盘锦的城市人口超过100万,成为东北首屈一指的宜居城市;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结合盘锦的现实基础,我们确定将把盘锦建设成为北方一流的职业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和东北最大的双语学校教育基地,以此来支撑盘锦的大发展、快发展,以此来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大发展、快发展。
“5”,即全力建设五大生态新城。盘锦是辽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担负着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基此,我们明确重点建设辽滨水城、大洼温泉城、兴隆台新城、双台子辽河新城、盘山新城等5个生态新城。其中,将重点建设辽滨水城,“生态”和“大海”将是它的最大特色,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辽滨水城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水上城市。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