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名城沈阳城活力四射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27日电: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2010年沈阳迎来新的历史时刻,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成为第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此,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开始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目前已确定了基本实现经济区一体化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所谓沈阳经济区,由辽宁省内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组成,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城市化率达到65%,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根据沈阳经济区总体发展目标,经过3至5年的努力,以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的新城和新市镇为依托,通过采取同城化、珠链式和组团式的三种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将城际连接带建设成为连接八个城市的交通带、城镇带和经济带。再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目标。
目前,八城市正在着力打造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铁、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阜5条城际连接带,形成八城市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在这5条城际连接带上,规划了节点新城、连接带新城和新市镇3个层次共37个新城、新市镇,其中沈阳市占到了19个。
工业复兴 “装备”强市
沈阳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按照沈阳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沈阳工业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实施企业提升、项目、并购、产业集群和节能与淘汰落后产能“五项工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比“十一五”末期翻一番,再造一个沈阳工业。沈阳将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作用,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沈阳将以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民用航空等为主要领域,以重点聚集区、重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为载体,全面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努力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重大产品和技术突破、高成长性高新技术培育、海内外高科技企业并购、产学研结合以及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综合举措,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沈阳将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分阶段全面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及落后产能,全面推进工业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节能,积极推广节能技术,调结构、抓创新、促升级;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实施力度,积极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加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
向一流城市群迈进
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要有明确的条件——区域内各城市都具有较为明晰的功能分工,都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都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重视规划作用,都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有着密切关系等等。上述条件,沈阳经济区都已具备或基本具备。
目前,沈阳至抚顺、铁岭,鞍山至辽阳等城际公交线路,已实现公交化运营,沈阳经济区已全面步入“一小时经济圈”。借此经济圈,发展能量就能从核心城市沈阳,沿沈抚、沈本、沈铁、沈辽鞍营、沈阜5条城际产业带迅速传递。
城无业不兴,业无城不立。在沈阳经济区内,这个“业”就是产业集群,这个“城”既指原有城区,更指新城区、新市镇。如今,鞍山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本溪生物制药、铁岭专用车等产业集群已成气候,与之相对应的,达道湾新城、沈溪新城、铁岭凡河新城等拔地而起,沈阳经济区的眉眼越发清晰。在经济区内城际铁路和轻轨开通后,每一站都可能是一个新工业区、一座新市镇。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