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夜景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27日电:作为“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的石家庄,将全力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中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大战略,努力打造京津冀服务带,加快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目标迈进。
“首都南大门”
对接京津谋发展
石家庄古称“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今为“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是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战略节点城市,是环渤海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通讯枢纽。随着石太高铁的开通和京石、石郑、石济高铁的加速建设,石家庄至北京、天津、太原、郑州、济南等周边省际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交通便利为石家庄提供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十二五”期间,石家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转型升级和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全力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中东西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三大战略,大力加强改革开放创新、保障改善民生、繁荣发展先进文化、优化发展环境四大举措,倾力建设正定新区、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等五大重点工程,努力打造京津冀服务带,加快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目标迈进。
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石家庄借力京津,对接发展,力建综合实力更强、创新活力更足、生态环境更美、民生福利更高的现代一流省会城市。
实施“人才强市”
缔造“石家庄创造”
石家庄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进一步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坚持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选择一批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技术成果,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推动更多的“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创造”转变。
同时,石家庄坚持把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落实人才发展规划,把握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以高素质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
彰显人文城市魅力
力建“古郡红都”
石家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倾力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
首先,石家庄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引领的根本任务,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其次,突出培植主导产业,打造北方动漫原创企业及衍生产业基地,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文体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最后,石家庄突出培育地域特色文化,依托大西柏坡建设,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正定古城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古郡红都、魅力新城”的文化标志,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现代文化设施,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形成一批文化事业亮点、文化景观看点、文化产业卖点,把石家庄的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城市功能与文化品位相得益彰的魅力城市。
全面实施八大工程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石家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实施八大工程。
1、扩大就业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增收富民工程,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3、教育提升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造一批全国名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4、医疗健康工程,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5、安居保障工程,切实加大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廉租住房制度,确保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租得起房。
6、社保扩面工程,以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商业保险为补充,扩大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7、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的放心、用药安全,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最放心城市。
8、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快由防控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四位一体”大维稳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本报记者 刘国栋
(本文来源:人民网)